区块链时代即将到来了,那么作为新手的你是否对区块链开发技术的相关概念是否有认识?接下来小编根据第二届世界区块链大会上的提到的一些新概念进行总结,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隐私计算
这是孙立林第二次参加世界区块链大会,像他这样的“回头客”还有很多,比如中钞区块链研究院院长张一锋、上交所前总工程师白硕、追梦者基金创始人朱波、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理事长元道等。
孙立林这次的分享主题和隐私计算有关,他认为,隐私计算和区块链本质上都是一种公共基础设施。今天的互联网公司垄断了一切,垄断我们的账户、我们的个人信息、我们的交易行为,我们的交易结果,这件事情是有问题的。在一个好的数字化时代的网络,数据本身是不可以被披露的,而隐私计算恰好能够确保所有数据方做到“部分”不知道“整体”,“整体”不知道“部分”。
二、零知识证明
零知识证明因为可以在使用者做某件事或知道某件事的证明,而不泄露任何其他信息,这种良好的特性可以被用作隐私保护,一直受到技术爱好者的青睐。零知识证明大小非常小,验证快,而且其不需要可信设置,适合各种复杂度的隐私交易。
三、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英语:Smart contract )是一种旨在以信息化方式传播、验证或执行合同的计算机协议。智能合约允许在没有第三方的情况下进行可信交易,这些交易可追踪且不可逆转。智能合约的目的是提供优于传统合约的安全方法,并减少与合约相关的其他交易成本。
然而,智能合约的局限性在于它只能对链上数据触发,无法与链下数据连接。通过引入预言机(Oracle),在运行过程中,预言机负责独特的任务,可以在非常安全的情况下添加数据提供、数据请求以及关键计算。如此一来,智能合约可以从转移通证进化到转移所有其他Dapp的全面集成的智能合约阶段。
四、跨链技术
若没有跨链技术,现阶段各种类型的区块链平台将是相互隔离的生态孤岛,因此很多项目方都在研究跨链。所谓跨链事务的一致性,指的是,在两个独立的数据库里面或者两个独立的账本、两个区块链里面各自发生了一件事情,要求这两件事情要么同时成功、要么同时失败。有了这样的操作,才能够把积木一样的协议拼凑在一起,在上面搭建完整的下一代互联网的应用。
理想是美好的,但落地仍要直面难题。币信创始人吴刚表示,大家谈的都是一个特别美好的状态,美好的故事,但大家没想到其中还有很多问题并没有解决。比如跨链首先要解决安全性。很多跨链的实现,私钥必须实时在线;而跨过去之后,它是一个热库,存在安全性的问题。
五、分布式数字身份
分布式数字身份,在本次峰会上讨论的并不多,但是重要性不容忽视。分布式数字身份是推动区块链更广泛应用的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这也不难理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和支付宝成为了中国人接入数字世界的实际入口。那么在区块链构建、进化的新的世界中,分布式数字身份会也必定会是一个入口,一个不再会为某一家企业或者机构所垄断的入口。
六、 5G
2019年是5G商用元年,5G碰上区块链,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在峰会的“破译5G+区块链,为了时髦,还是实用?”圆桌论坛上,我们首次把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聚在一起共话5G。电信运营商为什么要研究5G?中国移动的郭漫雪给出的解释是:5G和区块链的目标都是改变社会数字化生态的模式。研究区块链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基础信息服务平台,为生态合作提供新的能力。中国电信的赵君认为,通过自身的网络资源和终端优势,结合区块链技术,让运营商从下沉的管道提供商升级为用户的价值流量入口。